« 上一篇

侦探片影迷的需求是什么,我来告诉你

 

对于年纪老至记得凯文·费奇出现之前的大制片厂电影、营口侦探公司少至偶尔能够角色扮演美国队长的影迷来说,他们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:《神探可伦坡》和《女作家与谋杀案》都很棒。

 

考虑到这些剧集曾占据他们的大把时间,要证明其质量应该不是一件难事,与此同时,它们也是多年以来并未受到多少尊重的一种类型,那就是侦探片。

 

 


《女作家与谋杀案》第一季(1984)

 

侦探片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其「俗气的」舞台效果,它们大都遵循着某种范式,简洁地介绍每一个可能的嫌疑犯,连同他们的动机和古怪的个性,并试图让大多数角色都能以某种原型被识别,例如通过一个典型的抽搐表情给出信息。

 

以约翰·吉勒明1978年改编自阿加莎·克里斯蒂同名小说的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为例,安吉拉·兰斯伯瑞在片中饰演的莎乐美·奥特伯恩每次出场都要喝一杯装在镀金小酒杯里的酒。她的性格完全局限在这一点上——她是一个酒鬼,但举止优雅,相信她的特权赋予了她权利。

 


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

 

或许吉勒明本可以在莎乐美身上多花些功夫,把她塑造成一个更为立体的人物,营口私家侦探但这并不是完全必要的,而且对于依赖于把人物塑造成天使、恶魔或敌人的侦探片来说,这反倒是一个潜在的减分项。

 

这是最简单的叙事方式,因为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中,有许多角色需要登场亮相;效率即关键。为了尽可能给每个角色挤出五分钟的银幕时间,导演必须去找专业的性格演员。

 

兰斯伯瑞随后还出现在另一部改编自阿婆小说的电影《破镜谋杀案》中,饰演马普尔小姐一角,此后她又凭借在电视剧集里饰演的侦探角色(译者注:即上文提过的《女作家与谋杀案》)获得巨大成功,这决然不是巧合。

 


《破镜谋杀案》

 

兰斯伯瑞从十几岁起就一直是个性格演员,在恶棍和贞女之间徘徊。主演《神探可伦坡》的彼得·法尔克也是这样一个常青的性格演员,与艾琳·布伦南(后来主演了乔纳森·林恩执导的《妙探寻凶》)和大卫·尼文(也参演了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)联袂出演了罗伯特·摩尔执导的喜剧侦探片《怪宴》。

 

要了解这些最棒的侦探片以及它们的演员阵容,你就会看到一个大杂烩式的序列,里面全是大银幕和电视上最具代表性的性格演员,他们在一部部作品之间流转,融入进每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角色中。

 

侦探片的一半乐趣在于查找每个演员的互联网电影资料库(IMDb),看看他们是如何适应这一类型的大格局的;对于我来说,如果没有那句「噢,是那个家伙!」,我不可能看完《神探可伦坡》和《女作家与谋杀案》的每一集。

 


安吉拉·兰斯伯瑞

 

近年来,也许影迷们已经不再喜欢侦探片了,因为它着迷于那些著名的大人物,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它沉迷于陈词滥调。

 

一部侦探片并不一定要太严肃,这就是为什么其中一些最好的作品要么是喜剧,例如《妙探寻凶》、《怪宴》、西德尼·吕美特的《死亡计中计》,或是带有滑稽色彩的剧情片,例如赫伯特·罗斯执导的铅黄电影(giallo)式的《勾魂游戏》(《女作家与谋杀案》就从铅黄电影中借鉴了许多素材),要么是一直让人处于困惑之中,像是霍华德·霍克斯的电影《夜长梦多》(后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,避免了侦探片需要完结的结局。)

 

当然,这一类型变体的恐怖片,比如韦斯·克雷文执导的《惊声尖叫》和詹姆斯·曼高德的《致命ID》,烂番茄评分远远低估了后者的有趣程度。这部电影有雷·利奥塔、约翰·浩克斯、克里·杜瓦尔、约翰·C·麦金雷、杰克·布塞、霍尔姆斯·奥斯本和阿尔弗雷德·莫里纳等人出演,他们是众多性格演员中的佼佼者。

 

不幸的是,影评人并没有领会这部电影的喜剧色彩,并把它和《普通嫌疑犯》归为一类,指责它是一部无聊的效仿之作。毕竟,那是在2003年、后「9·11」时代,所有的电影包括漫画改编的电影,都走向了坚毅、冷酷和黑暗的一面,曼高德试图把九十年代剧集《魔界奇谭》的氛围注入电影,但当时的人们希望严肃认真地反思。营口私家侦探公司一切的时机都不对。但有没有可能我们已经准备好再次享受乐趣了呢?现在有足够的性格演员吗?

 


《普通嫌疑犯》

 

肯尼思·布拉纳翻拍的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,成为了侦探片能否延续到未来的一个风向标,从票房来看,这部作品表明观众似乎又准备好了接收乐趣,尽管影评人对这部席卷全球的喜剧的评价并不高。(接下来布拉纳还将改编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。)

 

在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我注意到,观众普遍反应冷淡,他们谴责影片缺乏微妙之处且玩了太多吸睛的花招。对此,我必须回应:你们真的读过阿加莎·克里斯蒂的小说吗?它们就像一层裹着一层的糖果纸浆。如果一定要挑刺的话,我对布拉纳的翻拍版最大的批评是它太过平淡——没有足够的性格演员。

 


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

 

布拉纳自己饰演的大侦探波洛留了两撮小胡子,开了一个好头,但不幸的是,只有少数演员,比如威廉·达福,知道自己在演什么类型的电影——一部没有时间徐徐展现微妙之处的电影。它本来可以而且应该更为宏大。

 

侦探题材在电视上得以蓬勃发展并不奇怪,因为电视性格演员仍然经常出现,有点俗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但在「9·11事件」前后(发现某种规律了吗?),美国的侦探剧变成了冷冰冰、枯燥乏味的程序式作品,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DNA检测和先进的技术上,而不是侦探通过分析那些狡猾罪犯身上的特质去破案。

 

《法律与秩序:特殊受害者》是一部罕见的集程序与「轻松」(cozy,译者注:cozy作名词时,特指那类轻松的侦探小说/影视作品,通常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主角,很少有明显的暴力)于一身的电视剧,每周都有新的犯罪分子客串,他们有着扭曲的心理。

 


《法律与秩序:特殊受害者》

 

这类轻松的侦探题材——沿着《神探可伦坡》和《女作家与谋杀案》的脉络——仍然存在于文学作品及相关影视改编作品中。以广受欢迎的澳大利亚电视剧《费雪小姐探案集》为例,某集中女侦探菲琳·费雪与滑稽舞蹈演员一起表演,下一集她又假扮成一名无畏的马戏团扔刀者助手。是的,谋杀正在发生,而菲琳也在和她自己的恶魔做斗争,但这是一个总会真相大白的剧集:一个轻松的侦探故事。

 

幸运的是,这类侦探片将随着莱恩·约翰逊执导的《利刃出鞘》重回影院,其中有迈克尔·珊农和埃梅特·沃尔什这样的性格演员,也有托妮·科莱特、丹尼尔·克雷格和克里斯·埃文斯这样一直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塑造各种角色的主演,他们都有「大开大合」的表演能力(科莱特的《遗传厄运》;克雷格的《神偷联盟》;埃文斯的《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》),但常常落得平淡无奇。

 


《利刃出鞘》

 

约翰逊此前是这类题材的学徒,在他面前既有微妙的作品、也有外放的作品。但这取决于你们这些侦探自己去发现。